为深入掌握全区各镇(街、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工作的重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近期区安委办副主任王先桂率调研组,采取“两交流一察看”的方式,一是与镇(街、园区)、分管负责同志和一线安全生产管理骨干座谈交流;二是与规模企业、微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法人代表交流;三是深入企业、现场实地察看,对全区10个镇(街、园区)安全生产工作现状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通过两个多月的调研,经过收集梳理问题、分析研究原因等环节,归纳总结出区安委办下阶段共促安全责任的工作措施。
一、完善体制机制,确保监管到位
1.理顺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基层安委办统筹协调作用。结合基层应急管理“四个整合”的契机,合理设置安委办架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同时担任本级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镇(街、园区)由排名第一的副职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由综合执法办主任担任安委办主任,设置一名综合执法办常务副主任具体负责安委办日常工作,充实配强安全生产执法分队人员力量,充分发挥安委办职能作用,主动大胆协调,理直气壮发通知、做安排、开单子、下指令,督促指导属地部门履职尽责,确保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和措施落实到位。
2.建立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机制。根据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制定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重点职责清单,进一步理清属地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分工,做到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建立风险研判机制,由镇(街、园区)安委会主要领导每月定期组织召开安委会成员单位会议,进行风险研判,重点解决安全生产执法监管难点、痛点问题。建立常态化督导检查机制,重大风险隐患挂牌督办制度。
3.提升安监执法队伍力量。不断提高专职安监员的福利待遇,招录一定比例的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的人员充实到一线,引导符合条件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考取注册安全工程师,并对取得资格证的人员给予一次性补贴。
二、加强队伍管理,确保干得了
1.强化法律法规学习。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系统学习《安全生产法》《行政处罚法》《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标准;学习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技术实务及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2.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培训。定期举办安全生产专题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安排安全监管熟悉的老同志,对安全监管人员进行定期全员培训,不断提升基层一线安全监管人员的工作水平。只有掌握了业务知识,才能在监管工作中全面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保证行政执法依据充分、程序合法、处理得当。
3.强化队伍人员日常考核。可以参照经济开发区做法,强化一线安全监管人员的日常绩效考核,排查整治情况与月绩效考核挂钩,每月考核一次,考核成绩与工资挂钩,用考核推动安全生产监管。
三、不断细化措施,确保干得好
1.专业督导,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督促企业落实自身管理责任,不能简单用监管代替企业落实自身管理措施。要探索用低成本、务实管用的办法来实施监管职责,日常督导关键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上下功夫,可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台账规范指引(第二版)》要求,倒逼企业逐项落实主体责任。
2.调查摸底,做好台账。邀请行业领域专家,对辖区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掌握底数,做好台账并及时更新。要了解生产经营单位的行业分布情况、可能存在的安全生产事故的类型及等级、重大危险源、从业人员数、安全生产条件等基本情况。
3.分类监管,精准管理。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规模、安全风险、人数、基础安全管理情况等因素将辖区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分类管理,对重点单位及安全风险级别高的生产经营单位提高检查的频次;对风险级别低的一般单位减少检查频次,如一次抽检25%,全年全部抽检到位。这样就能做到“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对不同类型的单位,按照不同法律法规及标准,提出不相同的要求。小微企业侧重于现场管理及基础条件检查,以保证基本的安全条件;对安全风险级别高、企业规模大的则要系统、规范地进行安全检查并严格督促落实。
4.严格执法,树立工作威信。一是要实现“闭环管理”,开展安全检查工作时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一定要进行复查,确保整改到位,如果“一查了之”,后期不闻不问,企业就会认为安全检查是“走过场”,就不能从思想上重视。二是敢于“亮剑”,对那些拒不整改、态度恶劣、阻挠执法的企业,就要敢于处罚。有时候,处罚一家企业,胜过检查百家企业。
5.统筹安排,做好结合。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就要学会统筹安排,如对于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重点时段的安全大检查可以与各种专项整治、专项检查做好有机结合,一并部署安排、实施。
6.强化宣传,培育安全文化。进一步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引导企业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事故隐患排查等前期预防性工作,培育企业安全文化。
【区应急管理局】深入一线调研安全,共促责任落实到位
发布日期:2022-08-05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