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广州市从化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专家到从化区鳌头镇高平村,对早季雨养旱稻“粤旱1号”百亩示范片进行现场机械实割测产验收。示范片全部种植“粤旱1号”水稻品种,配套采用机械旱机播+侧深同步施肥技术,测产结果为折干谷平均亩产317.9公斤。
验收专家组成员合影
验收专家组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测产验收办法,随机取三块稻田共3.90亩进行实割,旱稻湿谷共1593.90公斤,折干谷平均亩产317.9公斤。田块一,面积1.51亩,湿谷产量632.30公斤,晒干率78%,干谷亩产326.6公斤;田块二,面积1.13亩,湿谷产量445.00公斤,晒干率78%,干谷亩产307.2公斤;田块三,面积1.26亩,湿谷产量516.60公斤,晒干率78%,干谷亩产319.8公斤。
验收专家组组长、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刘传光研究员表示,“粤旱1号”旱稻品种示范片整体生长均衡,青枝腊秆,熟色一致,田间种植示范效果良好。
广州市和稻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员程建军说,尽管今年5月中旬遭到持续降雨影响,灌浆充实又遇上高温天气,但“粤旱1号”表现稳定,后期青枝腊秆,熟色好,结实率好,产量不错,降本增效,值得引种推广,特别是适合新垦地和干旱稻区种植。
华南农业大学杂交水稻研究室主任张泽民研究员介绍,南方地区“望天田”“易旱田”面积达5000万亩,充分利用坡地雨养旱稻可扩大稻作面积,开辟新粮源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同时可以节水抗旱,减少化肥、农药随灌溉水的渗漏,减少“水作”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对土壤耕性的破坏,大大减轻甲烷气对大气的排放,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华南农业大学杂交水稻研究室主任张泽民
据了解,华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团队将围绕黄埔旱稻种质创新园建设的总体规划,开展旱稻种质创新园项目建设和广东旱稻发展的需求,以旱稻种质创新发展为主线,打造广东省首个旱稻种质资源圃,以及旱稻品种试验与示范基地,培育适宜包括广东在内的南方地区旱直播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旱稻新品种,同时开展旱稻科技科普研学,为广东乃至南方撂荒地的旱稻产业发展提供品种支持和科技支撑。
(来源: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