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丝苗米饭的香气弥漫在田野与餐桌间,花卉绽放出绚烂的色彩,荔枝产业链蓬勃发展,壹号蛋鸡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供港鸡蛋自营出口“零的突破”……在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的征程中,我区与华南农业大学携手共进,举全区全校之力,聚焦科技自主创新、成果应用与兴农助农,以高标准精心谋划,制定出“4 + 5 + 9 + 20”总体共建实施方案。通过围绕从化丝苗米、花卉、荔枝、蛋鸡这“4大主导产业”,构建科技、人才、智力、品牌及政策“5大支撑体系”,全力实施“9大任务”,推动首批“20个重点项目”落地生根,积极创新探索新机制、新模式,共建新平台、新基地,转化新技术和新品种,为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新业态转型注入强大动力,实现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不断增加以及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七化”协同共 进驱动农业全面变革
“在从化丝苗米领域,《从化香米标准》的出台,从选种、种植到加工、销售全流程严格把关,确保每一粒米都品质优良;《冻眠荔枝加工技术规程》则为荔枝保鲜与加工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效延长了荔枝的市场供应期;蛋鸡养殖严格遵循供港澳品质的高标准养殖规范,为市场提供安全、优质的蛋类产品。这些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大大提升了从化农产品的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历经十余年发展,我区形成了以红掌、白掌、兰花、桃花、樱花、多肉等优质花卉苗木生产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成为珠三角最大的小盆栽生产基地,以及全国最大的观叶小盆栽生产基地。花卉种植产业在从化蓬勃兴起,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经济”产业,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新活力。
我区与华南农业大学紧紧把握科技先行县、“百千万工程”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深入探索并实践“工作制度化、技术标准化、科技产业化、支撑平台化、种养循环化、农业数字化、产业品牌化”七化互促互强的“华农—从化”共建模式。
在工作制度化方面,区校将共建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健全区校领导挂点联系四大主导产业链机制,建立定期会商、动态管理、实时问效“三制度”,并出台53项政策措施,确保共建工作有序推进。
在技术标准化进程中,科技为农业赋能,制定了《从化香米标准》《冻眠荔枝加工技术规程》等40余项行业标准,以及从化供港澳品质的蛋鸡养殖标准等系列企业标准。
在科技产业化层面,围绕主导产业构建产业链,以科技助力延链、强链、补链,推动产业新业态发展。我区积极围绕丝苗米、花卉、荔枝、蛋鸡4大主导产业,打造完整产业链条,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在支撑平台化方面,区校共同搭建起由10个产业研究院、8个省部级现代产业园、7个永根科技站、3个科技小院、3个智慧试验区、2个农技推广驿站以及1个科创中心组成的科技服务平台,为农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
在种养循环化进程中,结合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等项目,建成了北欧、达南、壹号蛋鸡等一批具备全国领先水平的环保生态型现代化种养循环示范牧场,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在农业数字化领域,区校携手共建农产品加工大数据服务平台和生猪养殖大数据平台,推动农业数字化率提升至55%,成功建成丝苗米、荔枝、花卉3个智慧农业试验区,其中5G + AI智慧荔枝果园建设案例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智慧农业建设优秀案例,引领农业数字化发展潮流。
在产业品牌化方面,我区着力培育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179个,成绩斐然。其中,“稻本香”丝苗米品牌荣获首届广东国际名米(籼米)金奖,“小娇”红掌斩获全国盆栽花卉“金花奖”,从化荔枝获评“最有价值荔枝区域公用品牌”,品牌效应不断凸显。
科技引领 从化农业华丽蜕变
在去年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从化冻眠荔枝凭借其创新的保鲜技术脱颖而出。在冬季这个非荔枝上市的季节,新鲜荔枝的亮相引发了众人的好奇,吸引众多客商前来了解。这款产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反季节水果的需求,更彰显了从化企业在农产品保鲜技术领域的创新实力。
科技先行,从化农业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华丽蝶变。如今,我区已取得一系列领先的科技产业成果。在粮食生产方面,罗锡文院士团队打造的千亩香稻无人农场成效显著,培育的丝苗香稻新品种创下广州杂交稻最高亩产纪录,有效保障了“米袋子”安全。在畜禽养殖领域,建成国际一流的公猪种业基因库、亚洲单体最大的蛋鸡产业园,助力企业供港鸡蛋自营出口实现“零突破”,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水果产业中,荔枝超低温冷冻锁鲜技术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主推技术,育成世界首个荔枝、龙眼属间杂交新品种“脆蜜”,进一步充实了“果盘子”。花卉产业同样成绩突出,花卉品种审定与专利技术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建成全国最大的小盆栽生产基地,扮靓了“花瓶子”。
同时,我区积极培育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示范平台。已培育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农场3家,建成百万蛋鸡新型环保粪污资源化处理中心,成功打造粤港澳“菜篮子”基地26家,建成国内首个被国际认可的“无马疫区”,有力确保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规定的14种动物疫病临床病例“零发生”。此外,还有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生态农场,建成全国唯一的天南星科种质资源库等4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并入选首批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名单等18个国家示范试点项目建设,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
“从选种、育秧,到田间管理,再到水、肥的使用,每个时间节点我们都抓得很精确。从插秧第一天到收割那一天,每天该干什么,我们都是很清晰的。”广州市和稻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谭增伟说。
广州市和稻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从化区生态优质丝苗米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作为2021年第二批入选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从化区生态优质丝苗米产业园正在通过生产、科技、品牌、营销、农旅的全产业链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端香米智慧种养及科技示范园区,促进从化优质丝苗米产业各类资源重新整合和升级。
期间,我区积极探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模式。通过强化平台支撑,建成“1个国家级 + 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设施农业规模超5万亩,增长52%;强化主体支撑,新增省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8家,实现年销售收入超30亿元,累计带动6.5万农户增收;强化人才支撑,构建“首席专家 + 智库专家 + 蹲点专家”多维度人才支撑体系,吸引40支农技服务“轻骑兵”团队和现代农业投资项目47个,投资总额达53亿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资金支持。
在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的道路上, 我区通过“七化”协同共进与科技引领,实现了农业全方位变革与蝶变,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未来,我区将继续深化与华南农业大学的合作,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农业科技现代化建设迈向更高台阶,书写更加辉煌的农业发展篇章。
(来源:从化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