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政府江埔街道办事处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187181860276/2023-00070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政府江埔街道办事处 成文日期: 2023-08-29
名称: 一等奖! 防控登革热,江埔街在行动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8-31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一等奖! 防控登革热,江埔街在行动

发布日期:2023-08-31  浏览次数:-

        近日,为有效防止登革热发生,切实做好防控工作,进一步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江埔街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一方面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辖区志愿者、群众开展“清积水、灭蚊虫,防控登革热”卫生清洁行动;另一方面加强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置演练,并于8月28日荣获2023年广州市从化区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置演练及技能比赛团体一等奖。


        一、做好登革热防控宣传工作

        江埔街积极响应号召,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资源,采用播放公共场所电子屏、张贴宣传海报、派发宣传品、群发宣传信息等形式,多角度、深层次、立体式普及登革热防控知识。累计派发宣传材料600余份,更新宣传栏、公共场所电子屏等宣传阵地45次。


        二、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药物防制为辅的病媒生物综合防制原则,江埔街全面排查蚊媒孳生重点场所,降低蚊媒密度,动员群众自己动手清理死角、清除积水、翻盆倒罐,组织专业防制队伍开展灭蚊活动,有效预防登革热疾病发生。其中,清理卫生死角150余处,检查110个垃圾分类投放点,清理积水130余处。


        三、开展定期灭蚊统一行动

        江埔街把防蚊灭蚊防控登革热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加强组织动员防蚊灭蚊工作(出动病媒防制专业人员30人次、病媒防制专业器械15台次)、加强日常蚊媒防制网格化巡查、落实蚊媒密度分级响应制度、科学指导第三方专业机构灭蚊、根据抗药性合理用药。

        


        四、做好防蚊闸的安装及维护工作

        江埔街联合村(社区)、第三方安装公司密切排查公共场所防蚊闸安装情况,做到应装尽装、应换则换,严格落实防蚊闸安装和维护情况,累计安装防蚊闸1654个。


        夏秋之交,是登革热疫情的高发期,登革热是经过蚊虫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媒介传染病。清除蚊虫孳生地是最有效的预防登革热的手段,齐心协力做好防蚊、灭蚊工作,进一步防控登革热蚊媒传染病,切实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让我们一起努力,远离登革热!



登革热预防知识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二、登革热主要传播途径

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所以预防登革热主要防止蚊子叮咬。白纹伊蚊是广州地区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俗称“黑斑蚊、花斑蚊”,是一种野栖型、嗜吸人血的蚊种,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其野栖特性相适应的生态习性。

二、感染登革热症状
    我们国家登革热的流行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香港、澳门以及海南,这些地区登革热一般流行在夏季或者秋季,所以要注意防止蚊子叮咬。人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并非人人发病,约80%的人不发病,但作为隐性感染者可传播登革热。如果感染了登革热,一般表现为高热,体温可以达到39-40℃。在发烧3-6天可以出现皮疹,表现为斑丘疹或者荨麻疹样的皮疹。同时可以出现皮肤黏膜充血和出血的表现,可以出现眼结膜充血、皮肤黏膜瘀点和瘀斑,或者出现牙龈出血、鼻腔出血,严重的可以出现腔道出血。如果有以上表现,需要到医院及时就诊。

三、登革热的预防措施

(一)管理好传染源:包括感染登革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需及早到医院就诊,早期发现早期隔离。目前尚没有预防登革热的疫苗。登革热治疗措施中高温症状以物理降温为主及其他对症治疗。

(二)切断传播途径:避免去丛林、公园等地方,家居卫生环境应避免蚊虫的滋生。家内定期做好灭蚊措施,在易积水地方喷洒杀蚊剂。清理工作应由核心区向警戒区推进处理,要求核心区在3天内、警戒区7天内完成首次全覆盖清查;之后可按灭蚊周记制度每7天清查一次。施药人员每天实际操作时间不宜超过6小时。施药时,如出现头痛、头昏、恶心或呕吐等症状,应立即离开现场,脱掉工作服,洗手、洗脸、漱口,在阴凉通风场所休息,必要时送医院诊治。

(三)保护易感人群:易感人群应劳逸结合,锻炼身体,补充营养,增强体质,外出时涂抹驱蚊剂。睡觉的时候要挂蚊帐、点蚊香,出门郊游要穿深色衣物,.出门郊游要穿长袖衣裤、鞋袜,涂防蚊水,填平凹陷的地面;注意盖好储水容器;消灭一切蚊子幼虫的孳生地等。

四、疫情出现的处置措施

(一)登革热暴发:是指在一个最长潜伏期14内,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点(例如一个社区、居委会、村庄、学校或其它集体单位等),发生3及以上本地感染的登革热实验室诊断病例。

(二)疫点核心区:以感染者住所或与其相邻的若干户、感染者的工作地点等活动场所为中心,参考伊蚊活动范围划定核心区,输入病例半径100米之内,本地散发病例半径200米之内空间范围。1例感染者可划定多个核心区。

(三)疫点警戒区:核心区外扩展半径200米范围为警戒区。农村地区可以将核心区周围的自然村划定为警戒区。

(四)疫情消杀:登革热疫情发生后,核心区在疫情处置的前3天内应完成首次空间灭蚊覆盖。以后每3天一次,连续再处理3天。之后每周一次,直至疫情结束。

(五)解除隔离标准:病程超过5天,并热退24小时以上可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