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政府江埔街道办事处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187181860276/2022-00063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政府江埔街道办事处 成文日期: 2022-10-08
名称: 从化江埔街: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商住旅文教融合发展先行示范街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10-08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从化江埔街: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商住旅文教融合发展先行示范街

发布日期:2022-10-08  浏览次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埔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区各项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商住旅文教融合发展先行示范街。十年来,辖区人口增长5.03万人,增长率52.5%,占全区人口增长量比重40.47%,人口吸纳和集聚效应进一步凸现,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从化实验学校开办招生,从化大道江埔段全面通车,基本形成以“105国道环市东路”商住旅文教带和从城大道“欣荣广场+远达广场+莱茵广场”商圈为核心的商贸发展新格局和城市消费的优质集聚区,“网格党建”激发基层治理新动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全方位跃升。

640.jpg

  “网格党建”激发新动力

  勇当先锋,凝聚理想信念的精神伟力。江埔街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员先锋队带动各实践站持续推动“8+N”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核酸采样、义务植树、关爱空巢老人等一系列特色文明实践活动2000多场次。建成罗洞工匠小镇复兴少年宫、江埔“乡村复兴少年宫”示范点,以党建带团建,助力青少年思想文化建设。创建“医护妈妈进校园”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宣讲活动,得到中国新闻社等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

  筑强堡垒,夯实强基固本的组织力。十年来,江埔辖区新增党员1176人,新建基层党组织40个,党员数量稳步增长,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加强。2021年,率先在全区推进五级基层组织建设,动员6091名党员回居住地村(社区)党组织报到。组建村(社区)网格党支部121个、经济社(楼栋)党小组568个,划分党员责任区4189个,细化压实党员责任。依托“党建+”的模式,不断创新载体,搭建平台,成立从化首个村级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全区首个“快递小哥红色驿站”、全区首个“商圈党群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精准化零距离服务,把党建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延伸到各行各业,实现“群众在哪里,党群服务就延伸到哪里”。成立新冠疫苗接种点临时党支部,用一天时间建起全区最大的疫苗临时接种点——七星体育馆疫苗接种点,累计接种超46万剂次。

640 (1).jpg

  奋勇担当,“网格党建”激发基层治理新动力。坚持打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2021年以来,街党工委通过招录等方式引入15名硕士研究生充实到街道办干部队伍中,进一步提高服务基层、强化治理的能力。同时,坚持在“硬仗”“大考”中锤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依托网格党支部、经济社(楼栋)党小组,落实网格党员包楼栋常态化联系村(社区)民等机制,以网格党建激发全力攻克防疫、防山火、防汛、防纠纷、防安全生产事故等基层治理难题的新动力,特别是在打赢打好今年“0403”“0408”“0427”“0817”疫情防控攻坚战和“0510”“0613”暴雨防御战中,网格党员主动发挥“知民情”“熟地形”优势,助力实现辖区疫情“零感染、零传播、零扩散”、防汛“零伤亡、零事故、零投诉”,防汛工作得到省应急管理厅充分肯定,《广州从化区江埔街道:“网格党建”激发基层治理新动力》在“广东组织工作”官网刊登。海塱村、凤二村、罗洞村被评为“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坚持党建引领城中村专项治理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在联星社区、禾仓村治理工作中的突出作用,建立健全“街道干部+村(社区)干部+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综合治理队伍联动机制、“党建引领+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等,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城中村治理强大效能。2021年,基层党(工)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均在全区排名前列。

640 (2).jpg

  产业升级迈出新步伐

  借势而为,打造“一带一圈”新布局。充分挖掘G105、G355、S256、从化大道、从城大道、地铁十四号线等重要交通枢纽带来的经济潜力,积极推动“过路经济”转变为“落地经济”,基本形成以“105国道环市东路”商住旅文教带和从城大道“欣荣广场+远达广场+莱茵广场”商圈为核心的商贸发展新格局。丰田、本田、大众、日产、广汽埃安、比亚迪等一大批品牌车企4S店入驻105国道环市东路段,逐步形成集汽车展示销售、维修保养、车辆检测为主的汽车服务业态,年营业规模超10亿元。海塱商业步行街完成两期升级改造,成为从化首个“夜间经济”集聚区。欣荣广场逐步发展成“休闲娱乐+文化共享”消费体验区,年消费金额近5亿元,成为年轻人和大学生消费的时尚商圈。莱茵广场、远达广场基本建成并正式招商,希尔顿酒店即将在莱茵广场开张,金逸影院签约入驻远达广场。2021年,江埔街持续推动移动支付向纵深发展,被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授予“移动支付示范镇”称号。

640 (3).jpg

  借力而行,培育产业发展新引擎。江埔街秉承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主动加强统筹谋划,积极借力做大做强优质产业平台,打牢经济发展基础。搭建“政企校金协”五方联动机制,连续两年举办“政企校金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引导“政企校金协”全面加强交流合作,广泛为辖区企业创造平台对接发展资源。坚持在做专、精、特、新上下功夫,助力奥鑫通讯入选“2021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康尔医疗、宏晟光电等多家企业入选“2021年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海霸王入选“2021年广州市‘专精特新’企业”。以从化荔枝文化博览园、从化香米产业园为基础的从化荔枝产业园、从化区生态优质丝苗米产业园入选2021年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江埔街成为广州市拥有最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镇(街)。康尔医疗、华汉科技、国科医云、牙博士等一批优质企业落户,客天下森林康养基地项目和百匠园产业园2个省、市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海霸王增资扩产项目2022年9月顺利投产。凤凰新天地商业综合体等项目进展顺利。广州城投大津电器厂地块即将动工建设高端商务综合体,建成后将成为我区吸引总部经济企业的重要载体。2021年以来,江埔街是全区迁入企业落户最多、迁入迁出企业顺差最多的镇(街),招商引资成果明显。

640 (4).jpg

  借智而创,探索“众创孵化+零地招商”新模式。十年时间,江埔街每10万人口中拥有受大学教育的人数增长至4.24万人,辖区6所高校申请注册专利近2500件,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博士工作站、从化荔枝产业研究院、从化香米研究院成立,为江埔街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深化地校合作,完成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等征地扩建,助力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升本”。推动“产教融合”,支持鼓励辖区6所驻从高校探索更多“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新模式,推动加快实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与武汉华中数控等,成立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华数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为区域产业培养智能制造类专业人才400多人;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与海川机器人签约合作,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与壹家壹品共建广东省产业学院,定向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型产业人才。搭建“众创孵化”平台,大力推动智力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成立广州市从化区港澳台侨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该基地成立仅一年,引进入驻项目和企业31家,总注册资金超2.5亿元,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超过三分之一,入选“2021年广州市众创空间”。巧用“零地招商”,充分盘活利用闲置资源,打造从化冠中汇创意园(奥宝·设计谷),引入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广州市国土空间城市规划设计院等优质企业31家,形成高效聚集的设计产业链,年产值超亿元,入选“2021年广州市众创空间”。

640 (5).jpg

  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

  外联内畅,交通出行便捷高效。十年来,江埔街积极开展地铁十四号线、从化大道江埔段、从化大桥等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工作,主动完成G355线灌村路口、从樟一路天马路口升级改造,配合完成G105环市东路段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了辖区道路交通网络。2018年9月从化大桥通车、2018年12月地铁十四号线从化客运站通车、2021年6月从化大道江埔段全线通车,将江埔街“105国道环市东路”商住旅文教带、从城大道“欣荣广场+远达广场+莱茵广场”商圈、广州城投大津电器厂地块高端商务综合体、凤凰新天地商业综合体及地铁十四号线从化客运站等重要节点串联起来,主动形成“一体化”发展态势,使得江埔街整个城区框架进一步拉大。同时助力推动了从化中心城区有序拓展,由原有26平方公里拓展为55平方公里,为从化老城区升级改造腾出了空间。2021年,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动在全市143个街道中排名第7,被评为广州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工作“先进基层单位”。

640 (6).jpg

  下足“绣花功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近年来,江埔街巧用“绣花功夫”,通过不断强化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提高社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大卫生保洁力度等措施,完成河东南路、光导纤维厂小区等7个老旧小区微改造,对河东市场、海塱市场、联发市场等进行升级改造,以点带面逐步改善辖区老旧社区环境面貌。下足“绣花”功夫不断打磨城市的细枝末节,将从化大桥桥底荒地打造成面积达7400平方米,集健康生态、休闲运动、人文传承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口袋公园”,让居民感受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幸福生活。稳妥推进联星西华社旧村改造,力争打造集购物、休闲、商务、社交、健康养老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成为复合、开放、时尚、生态宜居的城市典范。

640 (7).jpg

  生态赋能,居住环境提质升级。吸引了保利、碧桂园、雅居乐、时代、越秀、珠光等众多品牌房企入驻开发,105国道环市东路沿线新建大型高品质住宅小区12个。同时,为满足“一桥两路”等重大项目拆迁安置需求,江埔街全力配合拿出位置最佳、生态最好的地块,用于建设拥有北面流溪河、东面公园一线景观的河东安置区,让安置户充分共享城市建设成果。

  乡村振兴谱写新篇章

  夯实基础,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十年来,江埔街全面完成辖区261个自然村社道建设,农村道路通车总里程达302公里,持续推进农村公路路灯亮化项目,辖区522条农村道路实现全部亮灯,基本实现“广覆盖、深通达、提品质”的农村交通网络,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光明。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产稳产农田10968亩。分批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江村村、汉田村等10条行政村完成农村改水工作,鹊塱村、钓鲤村、高峰村等5条行政村完成农村市政供水改造,逐步实现农村从“有水喝”到“喝好水”。

  优化环境,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基本建成。统筹推进“厕所革命”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村庄保洁覆盖面和生活污水收集治理率均实现100%。大力推进美丽宜居村和特色精品村建设,辖区21条行政村基本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罗洞村、锦二村、海塱村等6条行政村基本打造成特色精品村,江埔古村、凤院古村得到有效保护。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全街21条行政村建成“四小园”404个,面积达10万平方米,切实推动村容村貌从“干净整洁”向“生态宜居”转变。

  做强产业,乡村百姓“钱袋子”越来越鼓。持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从化区荔枝产业园、从化区生态优质丝苗米产业园,构建“大基地+大加工+大科技+大融合+大服务”新格局,带动周边农村农民增收致富。大力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示范带+特色小镇+科普教育+实践基地”“美丽乡村+精品民宿”等新业态,罗洞工匠小镇入选广州市第一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国大酒店与上罗村菁木山舍民宿实现“星级酒店—精品民宿”结对帮扶,凤二、锦二、锦三、罗洞4条行政村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美丽乡村加快释放出“美丽经济”效应。积极推动信用村创建成果应用转化,禾仓村被评定为从化区第一个“信用村”,获得广州农商行从化支行整村授信额度8000万元。坚持以人才振兴为突破口,成立全市首个乡村就业驿站,积极开展“粤菜师傅”“农村电商”“乡村工匠”等培训工程,涌现高文中、邱国健等一批“田秀才”“土专家”,持续为江埔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新活力。

640 (8).jpg

  民生保障交出新答卷

  聚焦学有优教,倾力构建广覆盖、有质量的教育布局。充分发挥品牌龙头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引进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从化实验学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从化实验小学等优质学校落户。2022年9月,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从化实验学校的开办招生,首次填补了从化九年一贯制公办省级名校的空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受益面,推动罗洞小学与荔湾沙面小学、江埔中心小学与黄埔怡园小学达成结对共建,罗洞小学木工教学特色课程得到新华社的广泛宣传报道。优化教育资源,完成联星小学、禾仓小学、锦联小学等8间小学的布局调整。破解“入园难入园贵”,新办从化三幼莱茵分园、山水城幼儿园、逸泉映翠幼儿园等12间公办幼儿园,基本建成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覆盖城乡、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640 (9).jpg

  聚焦病有所医,城乡居民卫生健康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快速完成广州市“攻城拔寨”的重点项目——广州市从化区中医院迁建项目征地拆迁,努力为增进从化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贡献。完成江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改造,促进中心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成立医联体,带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2022年中心获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通报表扬。织密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完成21条行政村的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实现“15分钟医保服务圈”,稳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努力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保服务。

  聚焦老有所养,倾情守护、悉心照料最美“夕阳红”。引入全国性大型生态全龄康养综合体——阳光人家·粤港澳全龄康养国际社区,努力打造集“医、康、养”于一体的大湾区全龄康养人居新标杆。全力推进从化区敬老院、广州市菘溪养老院、江埔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等养老项目,不断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充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积极探索“幸福食堂+”互助共建的乡村发展模式,从化首个乡村“幸福食堂”——凤二村“幸福食堂”,建成以来累计服务长者超3万人次,做法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2)”。

  乘风破浪正当时,快马加鞭自奋蹄。接下来,江埔街将继续在改善人居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等全方位多领域持续改进,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幸福圈,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