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供销合作社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聚焦乡村振兴“国之大者”,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关于“百千万工程”的决策部署,以服务三农“十项举措”为主要抓手,积极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做好农资供应和农技服务
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积极推进“绿色农资”行动,完善农资保供机制,依托49家庄稼医院、12家农资企业和5个区域性农资配送中心,为农户提供优质农资和病虫害防治等服务。白云区社凭借“4+12”农资配送网络,向区内外供应化肥约2.2万吨、农药约383吨。花都区社农资公司免费派发化肥农药约20吨,惠及农民300多人次。为提升农民种植技术,开展专家下乡、技术下乡活动,举办了23场田间农技咨询会和科学施肥用药培训,受益农户达7000余户,辐射面积2.45万亩。助力农村人才培养,定期开展基层社主任、合作社业务骨干学习交流,举办庄稼医生、粤菜师傅、飞防能手、拖拉机(收割机)驾驶员、田头冷链预处理、农产品物流包装、农村电商、短视频拍摄等农业相关技能培训。引进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农业职业经理人担任基层社主任,提升服务“三农”、开展生产经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开展农业生产托管
依托镇村级助农服务平台(中心)及庄稼医院、农技服务队,积极对接种植大户、本地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小作坊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耕、种、防、收”全程社会化服务,帮助解决小农户做不了、做不好、做了不划算的问题。目前,已为约4万亩水稻、蔬果提供了全过程托管服务,并为超过30万亩次的农田提供了包括育插秧、统防统治等单环节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均每亩地降低生产成本约130元。海珠区社新成立了海珠供销农资公司,填补了农资服务空白,增强了服务“三农”综合能力。白云区社为超过14万人次的农户提供了包括“云备耕”和“云指导”在内的数字化咨询服务。从化区社建立了田头粮食加工中心,烘干、加工处理水稻700余吨,仓储水稻100余吨。
探索“社村”合作新模式
当前,推进“社村”合作是全市供销合作社落实“百千万工程”的有力举措,市供销总社牵头抓总,第一时间学习传达省市有关指示精神,部署全系统推进“社村”合作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工作,并联合从化区社在鳌头镇龙角村举办了2024年“社村”合作推介会。各区社积极行动,深入调研,相互借鉴,因地制宜,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案。从化区社积极推进24个示范点建设,针对土地分散、地力不足等问题,探索出供销社、村民、村集体“45+45+10”合作新模式,实现了村民增产、集体增收、供销社得发展的初步成效。
搭建供销助农服务平台
着眼促进助农服务的现代化、集约化、便利化,全系统筹集资金8000多万元,改造基层社老旧物业1.2万平方米,建立了7个区级和27个镇(村)级助农服务平台(中心),搭建起集合农用地流转、直播带货、品牌培育等多项服务,成为农业信息交流、农民生活沟通的等功能的综合服务平台,有效提升了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水平。从化区社构建起了区、镇、村三级加工物流体系,有力带动了荔枝、水稻等产业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国家、省、市级示范社认定分别为7个、10个、13个。
线上线下助农促进销售
以农产品卖得掉、卖得好为目标,全系统依托28家农产品流通企业、7个集采集配中心和17个农产品电商平台,通过社区零售、机关团体配送、冷链供应等服务,构建了“产—供—销”一体化农产品流通服务网络。2023年,农产品直供配送销售额约3.61亿元。积极推动“宝生园”“生茂泰”中华老字号等供销品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积极适应新业态,供销合作社主任们纷纷走入田间直播“带货”,“小鲜e站”“百越网购”“供销心选”“新供销生活”等小程序、抖音店成为供销零售新模式,石基供销社、沙田柠檬合作社被列为全省农村电商基层示范站。海珠区社借助琶洲试验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在原有“线上+线下”与“机团+企业”联动两张网的基础上,创新打造“线下实体店+线上商城+自助取货柜+消费帮扶驿站”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实现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262.22%。
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
全系统通过对旧物业和旧冷库进行改造,共建立28个果蔬保鲜库、低温冷冻库和速冻库,总库容达1.16万吨。同时,利用自有物业引进社会力量,建设了1.2万吨的冷库,并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建了9个田头冷库。现正加快推进市供销总社现代农业综合平台(石湖)项目二期工程建设,该平台集成总部经济、孵化器、农产品批发、中央厨房、冷链仓储物流以及集采配送等多项功能,将成为供销合作社“平时供应、应急保障”的重要基地。2023年6月,广东省供销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库在增城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作为广东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骨干网中心枢纽,实现对全省38个项目的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统一调度。
积极参与消费帮扶
依托56个线下帮扶专馆(柜)和55个线上消费帮扶专区,2023年举办推介活动288场次,与55个村集体合作开展农资供应、生产托管、农产品配送、电商销售等服务,全年推动消费帮扶产品销售额超1.4亿元。市供销总社下属如意果品批发市场已成为新疆、宁夏、贵州等地优质农产品进入华南市场的首选基地,是华南地区交易规模最大的红枣一级批发市场、广州市交易量最大的核桃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超30亿元,获评“全国优化升级特色专业示范市场”。市供销总社持之以恒抓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帮助销售富硒丝苗米、食用菌等蕉岭特色农产品3.2万份、约150万元。海珠区社积极探索省市区三级供销社属企业“抱团发展”模式,通过联合开展供销联动·五进消费帮扶、机团配送以及新春年货展销等活动,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从乡村走进城市。荔湾区社依托线上“荔供优选”微信小程序和线下消费帮扶专区,全年销售各地特色农产品约221万元。天河区社大力开展产业帮扶,与贵州安顺供销社合作生产的“安顺五行面”“穗·安社销酒”已上市销售,其中前“穗·安社销酒”截至目前销售额已超过300万元。
拓展农村金融服务
针对小农户生产规模小、无抵押的融资难题,市供销总社积极联合金融机构,共建“银行+供销合作社+农户”绿色融资通道。2023年,全系统组织开展了30场线下金融服务推广宣讲培训,覆盖1585人次,为33家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普惠贷款6284.63万元,有效缓解了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压力。同时,积极与中国人寿、人保、平安、阳光等保险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完成投保面积2.6万亩次,保险总额3.53亿元,涵盖蔬菜、水果、水稻、水产品等,显著增强了农民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白云区社协助农业经营主体为土地和家禽购买政策性保险,保险金额达1.26亿元,全年累计赔付金额187万元,有效挽回了农民经营损失,提高了持续经营能力。
参与农村环境治理
助力打造绿美乡村,依托市、区供销合作社下属再生资源企业,在城区和农村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以“穗回收”平台为纽带,加强市、区两级社有企业联动,在从化、白云、花都等涉农区积极实施大件垃圾拆解、废塑料回收加工等低值可回收物处理项目。白云区社建成首个大件家具产学一体的自动化处理中心,年处理能力超万吨,资源利用率达100%。2023年,白云、花都、番禺、南沙、增城等涉农区共有各类再生资源回收站点2349个,累计回收各类再生资源约234.85万吨。花都、白云区社还结合农资销售开展农业废弃物回收工作,2023年累计回收农膜33吨、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44.76万件,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积极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创建
依托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社工机构,协同广州各大高校、志愿服务团队,打造供销合作社社区服务品牌,承接镇街社区服务项目,开展小孩课后辅导、留守妇女兴趣培养、老人康养、乡村文化宣传等多样化服务,帮助解决城乡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连续多年举办的“沃野乡伴”大学生公益创投项目,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到农村发展,2023年获评“广州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单位”。传承供销合作社文化,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在白云区建设了良田村“供销文化馆”、夏良村“初心田园”、南岗村“农趣园”、黄榜岭村“三兄弟田”及竹三村食用菌种植园等5个研学、农耕体验基地,开发了2条云溪湾生态旅游精品路线。
(来源:2024年6月3日,“广州供销”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