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17723785315W/2024-00003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4-01-10
名称: 推行“三四五”工作法 打造乡村振兴“鳌头样板”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1-10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推行“三四五”工作法 打造乡村振兴“鳌头样板”

发布日期:2024-01-10  浏览次数:-

       鳌头镇紧抓广东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重大历史机遇,以推动乡村全域振兴为目标,以“三抓”“四优”“五治”为路径,加快建设精美农村、发展精细农业、培育精勤农民,打造富有特色的乡村振兴“鳌头样板”。有关做法获得国家级刊物《中国乡村振兴》刊登。

       三抓分别为:一是抓基础设施,提升乡村“品质”将全镇4个社区和61个行政村划分为五大片区,制定“一线统筹推进、五片组团提升”的发展策略,推动各村齐头并进、协同发展。多渠道筹措上级专项资金、社会资金、企业帮扶资金、专项债等资金资源,重点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近年累计实施乡村建设项目162个,升级改造重要村(社)道路近100公里,打通群众出行“毛细血管”;完成3.6万户户厕改革,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站点372个。二是抓人居环境,扮靓乡村“底色”依托农村“关键少数”组建党员先锋队、能人服务队、巾帼治理队、青年志愿队四支队伍,每周五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打造村民门前屋后“四小园”样板70余个,推动“一处美”转向“处处美”。创新“积分制”管理模式,建立广东省首个乡村“美丽银行”,群众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即可获得积分,用于兑换日用品,并作为文明户评比的依据,通过“物质奖励+精神激励”相结合,激发群众支持和共同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情,实现“共扫门前雪”。三是抓农村风貌,增添乡村“颜值”实施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万南良田和田园综合体两个国家级试点项目,按照风格协同原则升级改造闲置物业10余处,修旧如旧开展“徐家大院”等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提升综合效益、留住记忆乡愁,通过建立“政府+国企+民企”的投资模式带动项目总投入超20亿元。加强农房风貌管控、深入推进省级农房建设试点工作,探索“政府、社会、村民”各出一点的“三个一点”投入机制,分批次推动2454栋房屋外立面、屋顶美化,打造文化厚重、特色鲜明的美丽宜居村落集群。

       四优分别为:一是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做好顶层设计,委托专业团队制定全镇近、中、远三期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各类产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重点打造“工、农、商、文、旅、学”六大板块,形成星罗棋布、串点成线、融合发展的产业布局,全镇工业和农业总产值都超过全区总量的40%。二是优化要素保障大力推动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创新实施企业负责人入党培养计划,壹号蛋鸡等41家重点企业实现党组织覆盖,以党支部为纽带建立政企联动机制,合力解决项目征地拆迁、手续报批、施工走廊等难点问题200余宗,近三年累计征地1.1万亩,租地超3万亩,新引进龙头企业30余家,世界单一体量最大的谷越种公猪核心基因库、亚洲最大的蛋鸡生产基地如期建成投产。三是优化暖企服务制定镇领导挂点联系企业“直通车”机制,建立“导办帮办代办”体系,依托镇政务中心设立绿色服务专窗,推行“一站式”受理、“一网通”落实,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推动产业做大做强。陆续打响“百岁山”“风行牛奶”“壹号土鸡蛋”等全国知名品牌,聚赛龙成为全区首家本土培育的上市公司,构建了农业“五子登科”、工业“三‘园’连中”、文旅“一马当先”的“531”特色产业体系。四是优化联农机制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结合实际创新建立“国企+村公司+合作社+农户+手艺人+社会投资者”的强村公司模式,依托越秀风行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开设粉面、奶、豆、油制品共四个“前店后厂”,村集体及村民占股90%以上;坚持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开设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提升村民职业技能,推动近3000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五治分别为:一是“政治”引领聚合力开展基层党组织“头雁高飞”行动,65个村(社区)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大专以上学历达75.38%;创新实施村级后备干部金种子工程,吸引73名优秀青年人才返乡献才献智,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降到45岁以下。以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推动65个村居划分为189个综合网格,形成“镇党委一村(社区)党组织一综合网格党支部一网络党小组一党员责任区”五级组织体系,3600余名党员包联3.6万户,镇村工作实现有呼必应。二是“法治”保障增定力建立首个乡村宪法馆,打造公职人员就职宣誓基地,多次承办市、区国家宪法日活动。普及公共法律服务资源,65个村(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集中开展普法宣传490场,提供免费法律服务1600余次,遇事找法、办事依法逐步成为村民共识。健全非诉讼矛盾调处机制,成立全省首个社保征缴争议联合处置中心;依托法庭、综治、司法三方力量成立全区首个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站,实行“访、诉、调”事项一站式受理,1100多宗矛盾纠纷在诉前化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三是“德治”教化强内力大力培育文明乡风,建立“1+65”镇村联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围绕“我们的节日”“身边的故事”等主题,开展文体活动580余场,持续改善村民精神面貌。大力发扬良好家风,打造以西塘家风馆为载体的“好家风”孵化基地,开展“家风故事会”系列活动30余场,以评树德推选“最美家庭”“示范家庭”等1.5万余户,表扬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儿媳600余名,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导群众亲仁善邻,崇信修睦。全面涵养淳朴民风,推动移风易俗,成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65个,大操大办等旧俗陋习得到有效治理,向上向善融入群众生活,成为行动自觉。四是“自治”强基焕活力充分尊重村民主体地位,推动村事民议、村务民定、村权民管,依托“四议两公开”讨论决定重大事项218项,有效解决了农村建房、广场修缮等“公家事”,决议和办理结果定期公开晾晒,有效提升群众参与村级事务决策的主人翁精神。建立“片长一组长一网格长一邻长”的“四长”模式,引导群众自管自治,指导61个村制定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试点推行“红黑榜”,遵规守约情况和村民人股、集体分红、先进评比等挂钩,村民自我约束意识显著增强。五是“智治”支撑添助力着力打造智慧乡村,推进农村“雪亮工程”,新增公共安全视频监控243个,治安环境持续好转,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6%。创新推广“仁里集”一键通云平台APP,将基层党建、便民服务、惠农致富、基层治理汇聚为指尖一站式服务,将7类23项与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业务融入“仁里集”云平台。推动线上接诉即办,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3289条,解决行路难、饮水难、就业难等问题4237个,群众满意度达98%,智能惠民、服务高效的未来乡村治理模式在鳌头大地雏形缓现。